注: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下内容均为个人总结,不保证百分百正确性和完整性,请酌情参考

由毕业出路说起

目前的形式是,虽然国内顶尖高校发展迅速,但各大排行榜整体上仍被境外学校占据大多数,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内陆的高校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外出求学的原因。现阶段国际上评价学校的方式中,各大排名是很具有参考意义的,即便是存在一些倾斜或者对国内高校的歧视,但不妨碍我们对国外一些学校水平的判读,现阶段公认的四大排行榜如下:

  • 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
    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早先与 QS 联合发布排名,现已各自独立发布,由普华永道(PWC)进行独立审计,因存在商业因素和偏向英语国家而经常受到批评。
  •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前身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发布,现由“上海软科”(公司)发布,仅针对前500排名进行发布,排名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而著称,但也被指责过度偏重理工领域及过多采纳美国的知名期刊与论文发表平台为数据基准。
  • QS 世界大学排名
    由英国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 Quacquarelli Symonds 发布,是参与机构最多、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排名之一,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评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但也因具有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很多高校的分项数据缺失,总分出现大幅偏差。
  • 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
    其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榜单排名常被评价为过度钟爱美国本土公立学校。

目前的海外留学归国就业情况:可由各高校对博后(一般应聘这个)的要求看出一点风向,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博后的要求都有这么几条:年龄限制、学术论文要求、一流高校毕业。其中,对一流高校的衡量比较模糊,国内一般以双一流做标准,国外及港澳台则通过排名确定,下图可见部分高校直接给出定量的指标参考,目前来看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是比较有牌面的(*世界排名一般是四大榜之一即可),但这也不是硬性条件,只有少部分学校直接给出这种硬性指标,大多数高效只要求毕业于一流学校。

image_1dhdkb6779i2ves13br1lf7104s9.png-45.9kB
image_1dhe3ojj21iivddv1k1c1k0v84n9.png-307.7kB

不过,总体而言随着博士毕业生的增多,整个就业形势会更严峻,就业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所以,在决定攻读博士这件事上更要思考再三,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外,现在看来更优秀的平台也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那么如何选择升学去向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国内还是国外、自费还是全奖,这都需要认真考虑,唯一的原则就是:宁做凤尾,不做….。

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凤,要么是好的平台,要么是好的导师,理想状态下是二者皆占,但如若只能二中选一,那么前者的容错性要远大于后者,虽然有种说法是读博士导师最重要,但我认为读博士首先方向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平台(研究组、实验室)、再次是导师(大佬级除外),如果有大佬级导师,可以无视一些限制,但何为大佬级导师?院士一定是、其他的就需自己衡量和承但风险了;原则就是看其发展前景,如果退守二线的大boss并无斗志,那么追随其完成学业估计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反而,某些“蠢蠢欲动”的boss会最终跳槽到更好的平台,这种情况一般会让其团队整体迁移,所以能否找到这种野草中的百合花,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话说回来,从本到硕再到博,研究领域逐渐固化、精细,如果我们想做出一些成果,必然地需要接触最前沿的知识,而目前,这些资源都很不平衡地被顶尖平台吸引,即在好的平台或许你可以直接去面对面和研究领域内的各种leader对话、探讨,而在稍差一些的地方,或许就只能咀嚼二手信息;知识的滞后性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会被冲淡,但毫无疑问对整个领域研究进展的把握并非善用互联网就可以完成。

郑重声明:以上叙述仅在于突出选择的重要性,科研本无三六九等,但今天我们的社会也不是天堂,所以面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我们只能遵守当下的游戏规则。世界学校千千万,顶尖学府一小半;或许现在不能被他们接收,但这颗向往的心请务必保持。都说高考是一锤定音,可对于真正一心向上的人只是一次小小的转折,从高到本、到硕、到博、到博后,不要再说自己没机会,装睡的人叫不醒,有梦的人不睡觉!不管现在你身处什么位置,要坚信有若干向上的大门为你打开,偏安一隅一时,往往就会偏安一隅一世。是要活的精彩,还是平淡是真,这取决于自己内心的声音,想,就去做,不要考虑太多,这个想法才是最珍贵的东西:有了方向才能打包行囊!

真正的抉择

下面是目前我所知的全部的几种攻读博士的方式及一些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大陆境内的选择

下述时间花费是指高等教育时间花费;

  • 本硕博连读
    • 确定节点:高考后报志愿时
    • 时间花费:3 + 2 + 3 或其他分配方式,一般 8 年完成
  • 硕博连读
    • 确定节点:考研/保研时
    • 时间花费:一般是 2 + 3 或其他分配方式,一般 9(5+4) 年完成
  • 硕士转博(本校内)
    • 确定节点:正常研二上学期(提前答辩)
    • 时间花费:一般是 2 + 4 或其他分配方式,一般 10(6+4) 年完成
  • 申请考核(外校)
    • 确定节点:硕士毕业前半年/一年
    • 时间花费:正常学制,一般 11(4+3+4) 年完成
  • 统考
    • 确定节点:硕士毕业前半年/一年
    • 时间花费:正常学制,一般 11(4+3+4) 年完成

大陆境外的选择

主要分为直博和硕士攻博,两者博士攻读年限并无太大差别,均为 4-5 年,但美国等部分国家会要求本科生学习相关研究生课程,会一定程度上拉长时间,但总体国外提前毕业的案例也非常多,也存在工科 3 年毕业的同学;大部分硕攻博学生属于正常学制,即整体时间花费为 11(4+3+4)年,本科生直博也一般需要 8(4+4)年;

需要明确的是,同大陆国内院校不同,境外攻读博士一般给的“补助”要高的多(自费除外),完全可以将境外攻博看做一份月薪一万rmb左右的工作,事实上欧洲大部分国家就是这样做的。

<< 更多精彩尽在『程序萌部落』>>
<< https://www.cxmoe.com >>

外校全奖

全奖区别于半奖,一般是负担学生的全部学习和生活开支,主要包括学费+生活费,在没有学费的学校就主要包括生活费;半奖的形式比较多样,主要的区别就是Cover的费用不够全面,需要自掏腰包一部分,比如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的学校,只减免学费生活费自理,这就算一种半奖。

  • 英美加澳新
    • 好处:
      • 学校数量庞大,申请全奖机会多
      • 文化大熔炉,生活更加多元
    • 坏处:
      • 强委员会制度,即学校主导性强,导师话语权弱,能否给offer要看学校/院的意见,而学校/院往往会卡死各种条件,甚至导师都无法argue
      • 普遍需要托福,及一系列考试,难度及时间花费明显高于雅思
  • 欧洲大陆
    • 好处:
      • 名牌学校众多,不过分散于各国,国内名气不如美帝学校来的响亮,但实则排名都非常靠前;
      • 申根国优势,可一国留学,游遍多国,亦方便学术交流
      • 一般无学费,各种职位、全奖其实解决的是生活费
      • 弱学委会制度,导师话语权大,一般是导师拍板、学院辅助的套路
      • 一般要雅思成绩,语言学习成本不高
    • 坏处:
      • 区别于英美派系,欧洲教育普遍将博士视为全职工作人员,即需要按月发放工资,自然是没学费的概念,也就是说全奖机会不多,多的是职位机会,但不幸的是其职位竞争激烈,且多最终发放给了欧盟学生
      • 即需要自己找钱,机会较大的除了职位和小部分全奖,还有导师的项目经费、政府层面的奖学金
  • 港澳
    • 好处:
      • 离家乡不远,离世界很近,足不出户就体验到各种异域文化的交融
      • 高校实力强劲,和国内学校联系密切,发展前景好
      • 雅思托福都承认,导师和学院的权力较平衡,申请可以比较个性化
    • 坏处:
      • 近些年港大等学校竞争非常激烈,导致某种程度上出身很重要
      • 接触不到原本的西方文化及生活方式,有的只是跟深圳类似的高强度快节奏生活
      • 最近各种事件体现出整体社会氛围较急躁,虽对科研没有影响,但毕竟需要在当地生活,还是需要一个稳定向上的社会风气;
政府类奖学金

这类奖学金是以国家的名义对部分学生进行学业资助,一般有指定的年限,到时间后需要返回原国家进行工作,资助水平一般不低于当地国家的全奖水平,大多是给本国学生申请,但也面向外籍学生申请,比如日本文部省奖学金,中国学生赴日留学的也可以申请该奖学金。目前我比较熟知的政府奖学金有以下几个:

  • 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公派留学,CSC)
    • 项目解释:类似项目在我国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幼童,詹天佑等等一些人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今天的公派留学就是做类似当年的事情,只不过现在规模更大(全国外派攻博人数2500人/年),流程更正规(严格申请资料和指标及资格审查),批评更公平(又各高校抽调评议专家评审)。现在,这项工作由教育部牵头,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实施。
    • 申报条件:
      • 英语有量化要求,雅思、托福、PET5等等
      • 需提前联系外校导师接收,拿到邀请信
      • 需满国内导师推荐信若干
      • 文章、项目无硬性要求
    • 时间节点:
      • 每年的三月份填写申报系统
      • 一般需要上一年年底前确定接收意向
      • 也就是说下半年九十月份就需开始联系外校老师
    • 先前我就是申请的该项目,项目时间跨度要长达半年多,远多于申请全奖的时间花费,有关于更多我的信息可以访问 关于我 页面,或直接“番茄”后访问 这里
  • 德国政府奖学金(DAAD)

    • 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项目合作多年,现在一般以 CSC-DAAD 联合奖学金的形式进行申请,即目前对于国内学生来说,申请该奖学金就是申请 CSC奖学金。
  • 日本文部省奖学金

    • 该奖学金同样和 CSC 有合作关系,申请该奖学金需先通过 CSC 的申请,可以看出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合作项目都是这样的套路,除了和政府奖学金的合作项目外,还有一大批CSC和国外院校的合作项目,这部分项目在申请时单列指标,更多奖学金项目请查看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检索页面:https://bg.csc.edu.cn/

以上是我目前粗略的总结,主要的时间节点没有叙述的很明确,详细的内容我会在今后慢慢更新。祝福努力的各位都能有个好的结果,要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 留下您对该文章的评价 😄



 评论




全站共计 313.7k 字,自豪地使用 Volantis 主题

博客内容遵循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