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互联网的沟通方式是单调的,但人与人的沟通却是真诚的,但近年来网民数量直逼人口数量,互联网再也不是从前那一汪清泉,或许用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来比喻比较贴切,太多人厌倦了、疲惫了,选择退网了,在他们眼中,当下互联网环境早已是恶臭漫天,烂的一发不可收拾,但事实如此吗?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

先导

写此文章的缘由是我看到了不止一个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退网经历,虽然我不知道事实如何,但我也理解他们的行为。互联网的膨胀,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话题和随之而来的讨论或争论。而恰恰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讨论,是构成互联网生活的重要一环,也是影响人们体验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以下所述的互联网环境,特指言论/舆论环境,这也是导致人们对互联网产生厌烦情绪甚至退网的直接和最主要因素。

互联网环境的发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现如今的互联网环境,那就是整体杂乱有序、个体多维度交叉。如果从互联网诞生之时说起,那么大概可以描绘出以下这么几个阶段:

1. 混沌时代的个体觉醒:产生公知。起初的互联网由于在人们生活中的参与度非常有限,几乎不会对人们现实社会的决策产生影响。到了后来,国内第一批意见领袖出现,此时大多数人基本都是边缘OB大神输出,意见领袖/公知,很大程度上就是公信力的代名词。

<< 更多精彩尽在『程序萌部落』>>
<< https://www.cxmoe.com >>

2. 初生代网民和新生代网民的先后加入。这一过程从最初开始,延续到现在。看惯了神仙(公知)打架的初生代网民的加入,迅速使得互联网活跃起来,一系列优质的社区产生。由于初生代网民的骨子里是问题导向(公知打架)的,所以平均素质自然比较高,那时的互联网环境也自然比较好,那段时间也成了众多网友追忆的黄金时代
后来,新生代(尤其是00后)的加入,彻底打破了这一美梦。有人说新生代网民的素质堪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二:

  • 一是经历:初生代网民看着公知打架过来的,而新生代呢,是看着粉丝互怼过来的。
  • 二是时间:初生代参与网络的(平均)年龄必然比新生代大的多,这直接导致了新生代网民过早的接触、参与、实施。

总之,以微博为载体、粉丝为高地的新型互联网舆论战场已经在新生代的影响下形成规模,现在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战争爆发,并且实实在在的在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

3. 新生代力量的侵蚀和导致的群体分裂。续上。在新生代加入之后,除了上述的自家战场,他们还迅速洗劫其他高龄战场,凡无门槛可进入的地方,全部被低龄化所影响。新老的对立和互相嫌弃说到底,是老一代网民的错,错就错在自己没管好自己的娃,让他年纪轻轻(初中尤甚)就跑到网上参军。

4. 重回混沌,但是更高水平的混沌。终于说到了现在。现在是个什么形式呢,个人更倾向于重回混沌状态:没有所谓的公知领袖,即便有也通常最后会死的很惨;人人都有粉丝效应,人人都可能是舆论中心。
至于这种混沌是更高质量还是更低质量,我觉得是前者,至少有思辨能力的人是越来越多的。不过恰恰是这些产生出思辨能力的人,往往是退网急先锋,因为他们受不了无脑的拥护,受不了不分青红皂白的辱骂,可转念一想,谁又不是这样过来的呢?

前半段的最后说到了现今的互联网环境和退网人士,下面直接就他们为什么对现今的互联网环境心生厌恶做一下简要分析。

  • 根本原因:个人觉醒和「同质化」的矛盾。
  • 直接原因:「拥护者效应」的加害。

从「意见垄断」说起

字面来看,意见垄断就是发表意见的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公知时期确实是这样,那时的公知或者大V,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或运营,新手入场难度很大,因此那时虽然少数人掌握发言权,但环境还算说得过去。

但自新生代加入后,伴随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自媒体井喷、营销平民化都在刺激着言论的扁平化蜕变,言论场从原先的群峰矗立,变成了现在的丘陵起伏,由此,言论更亲民了,但也更杂乱无章了。

不过聚焦在某一问题,其又有一番景象:站队思维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言论的扁平化,致使个人言论地位的提升,加之个体意识的觉醒,导致希望他人认同自己的想法越发强烈,从而导致站队互喷。久而久之,表明立场便成了必修课,在不断地、重复地、多次地表明立场后,必然有部分人会疲倦、会厌恶,究其原因,便是个体意识过于强烈,缺少包容度,一次次的站队,一次次的参加战斗,直到自己发现,原来在另一场战斗中,战友赫然站立在自己最恶心的阵营中。

何为「群体同质化」

当上述这种需要表明立场的话题构成一类话题,那么经过如此训练的网民,便会出奇的言论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同质化),例如明星的脑残粉,爱guo的粉红等等,当这种同质化表现在某些反常识的话题(例如对日系车打砸)中时,往往就会令有独立思维的人心生厌恶,长此以往,或许某天他们就会大喊一声失望,然后悻然退网。如果他们忍辱负重下来,那么等待他们的还有拥护者的加害。

副产物「拥护者效应」

前面说的群体同质化本身并没有什么害处,但坏就坏在其会催生出一类拥护者,这又是潜在退网用户最为恶心的一类人。往往自身并不十分拥护,但仍会借其外衣攻击自己的敌人。最典型的,自然就是“乱咬人”的脑残粉对路人的无差别攻击

参与者素质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其实却又包含鲜明的时代色彩。由第一部分可知,十年前的互联网参与者和十年后的参与者(主力),已完全不同。如今的玩家,除了传统角色,更多的还有各色的营销力量,从本质上说,我认为当下的爱豆和粉丝,也应归类于媒体营销的一种。如果从营销的角度来看,那么参与者素质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流量导向才是根本目的,所以至此,互联网的新时代特性也凸显了出来,那就是流量为王,在此指导思想之下,内容的质量、提问者的素质、言论的真实性等等因素的重要性急剧下降,自然地,互联网的环境也随之越来越恶化。这也是构成部分人厌网情节的重要因素。

综上,可以发现,潜在退网用户的伤心地大多都是舆论场,是他们自己过于认真,从而让自己饱受真实伤害,实际呢,网络上的互相伤害比比皆是,不让自己深陷其中,才是面对如此环境的根本方法。

后记

在现如今的互联网(言论环境),如果事事较真,那么你将寸步难行。自己接受不了的就远离,自己热爱的就去捍卫;不要让互联网世界影响现实中的自己,也不要把现实世界的事物过多的带入到互联网中去,保持合适的远距离,才能让互联网为我们所用。



😒 留下您对该文章的评价 😄



 评论




全站共计 313.7k 字,自豪地使用 Volantis 主题

博客内容遵循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