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我是谁》,看成龙上天入地惩奸除恶,除了看的热血沸腾,那时候还会想,怎么会有这奇怪的剧情。居然有人不知道自己是谁,实在是可笑。但现在想想,自己实在可笑,我又哪里知道我自己是谁呢。

我是需要倾诉的,但谁又能听我倾诉?高中毕业前,可能我的身份角色就是个儿子、是个学生,如此两个身份便可以覆盖我自记事起的所有记忆,所有人对我的好与不好,都因为我的这两个身份,没有人在乎真正的我的感受,可能我自己也不在乎我,我也欣然接受这些能让我便宜行事的角色。久而久之,我或许就彻底失去了我自己,彻底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角色。万分值得庆幸的是,我表演的还不错,在数目巨大的家人和父母的朋友同事门眼里,我还算是个好学生、好儿子。但,我真的很想拉一把那个在我内心深处的自己,在别人所谓的夸赞面前,我想隆重介绍那个真正的我,但是现实的生活让我没有办法从巨大的表演惯性里抽离,我就像一个造作的明星,在众人面前总是有着很多奇怪的偶像包袱。从小作为各种人眼中的好学生,我的假期貌似就该付诸于补习,我的时间貌似就该不属于我自己,在没有社会属性的年纪,我好像就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那个阶段,除去学生和儿子的身份,我几乎从来没有做过一件我想做的事。我已经习惯了带入角色去行动,如果做的不好,我同样会用角色来保护内心深处的自己,它们就好像一个壳,紧紧地锁住了我,也稳稳地保护了我。

十八岁,正好是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也是真正的自己独自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在那之前,我用我的两个身份,左右逢源,用学生角色躲掉了一切家务和几乎所有的劳动,用儿子的身份获得了来自父母的无法计算的爱和包容。但这一年,我开始了在离家六百多公里的地方的新生活,没有任何过度,几乎从未在外离家过夜的我,现在要独自生活了。现在的记忆,除了父母铺天盖地的叮咛嘱托,好像剩下的就只有喜悦:我终于可以把那个躲在角落的自己请到台前,真正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不过那时的我还是太天真了,现在想来,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本就是不同的,我下意识里把别人默认为思维想法一致是最大的笑话。在我刚刚放飞自我的日子里,我经历过一段非常神奇的时期,那一年见到的认识的人,或许比后五年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高强度的社交反馈让我再次丢掉了自我,以至于那时打开心扉才发现自己的内心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不是真正的那个我,我自己把自己弄丢了。找回来的过程,非常痛苦,伴随着与之前所有关系的拉扯撕裂,我最终还是选择回归自我,而不是把自己套上另一个伪装的壳。大学时光的后半部分,回忆起来极度平淡,认识了老师,做起了正事,走上了正路。那几年的时光,快速且充实,没什么干扰。

后来的日子里,我好像又陷入到一个巨大的生活车轮里,不断前行,但却也不知道为何前行,前行去哪儿,唯一的区别在于,我时刻警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看纪录片,看社会调查,看各种普通人视角的电视剧,这些剧集实话实说给了我一种力量,以前我没法形容,现在大概能说一点儿,其实本质上还是想认识自我,但我觉得自我是无法被测量和观察的,那么我只能观察别人,现实的案例极其匮乏且不完整,所以这些纪实题材的剧集毫无悬念的成了我的热爱。甚至我极其喜欢看撒贝宁的今日说法,以及王刚讲故事,很短的时间内,大概可以看出一个人做一件事的动机,人是复杂的,但并不是深不可测的,通过看别人的各种行为各种反应各种想法,我不就能够大概反省自己了麽,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大概看了成千上万的别人的故事,普通人的故事。如果说这些故事能教会我什么,我其实说不出来,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深刻地觉得普通人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价值传递,唯生存尔。我向来反感精英成功的故事,即便主人公是普通人,我也并不喜欢,因为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不普通的努力和一些出格的操作以及非常的境遇,这些对于以普通人自诩的我来说,都太虚无缥缈,如果让我选择成功学故事,我一定选择当年的打工皇帝唐骏,他的那句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就是我想要的,然而现实是他最终伴随着一地鸡毛退场,所谓的这句金句也再没有人追捧。

说到这里,我大概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结合我这四五六年对别人和自己的观察和反思,我确信我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普通人,更恰当的说,我把那些年少时生长的奇形怪状的幻想犄角全都一一砍掉,即便它们有的长的还挺美丽。修剪的结果,是积极和正向的,这些犄角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些所谓的包袱,它们给了我看似可能的备选方案,实则车到山前才发现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如果说还有别的对自我的认识,那大概就是我的内心确实敏感。无论是和父母相处,还是和朋友相处,真正的我和表现出来的表象的我永远是不一样的,没有例外。从出生到现在,即便是最真实最放松的状态,我依旧做不到想到什么说什么,总会有那么一个我,在角落里看着表象的我在表演,即便是孤身一人,我也时常要估计那个自己的感受,说起来像是"对得起自己"这种感觉,但其实仍然不尽相同。对自己的这种内省机制,我其实是难以取舍的,一方面它让我在很多时候有了很多顾虑,导致我的行为会畏畏缩缩;另一方面,在所有人都抛弃我的情况下,我知道那个自己依然会在,所以我也不怕所有人都离我而去。所以,这种敏感的内省机制,可能也是组成我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一部分,或许我也就缺少了灵魂,没有了任何能称之为自我的东西。当然,我心存幻想的等待能够让我真正吐露心扉的人,那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不知道,希望有一天他/她能够真实的出现在我的面前。

写了好多,好像并没有写出多少我想说的话,很多时候我想认识自我,但我真的又很怕认识自我,我发现露怯这个事情,不仅是我怕在别人面前露怯,而且更甚者我其实最害怕的是自己在自己面前露怯,自己去揭开伤疤,自己去面对那并没有随时间愈合的伤口,自己把自己那些不愿意去面对的短板拿出来,哪怕是给自己看,都觉得难以接受,或许是追求完美的虚荣心作祟,或许是过强的自尊心搞鬼,但我并不知道。总之所有写出来的这些,似乎没有什么敏感内容,但似乎又很难以启齿,我不知道如果这是面对面的和别人交流,我该如何从其他话题过度到这里。我的描述大多是带点儿悲观消极色彩的,但我其实并不悲观,可能只是期望值降低罢了,毕竟好像大家都在行色匆匆,无人顾及彼此,如果自己都不能感伤一下,那情感真的就会在某天被彻底抹杀吧,我并不想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

就写到这儿,或许我永远也不会和别人说起,或许某些我认识的人会看到这些文字,但我其实也不知道我传递到你们眼中的意思究竟还是不是我的本意,但此时此刻,我读了几遍,确信这就是我想要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大纲,没有线索,只是些游离的思绪,伴随着键盘敲击定格在屏幕上罢了。虽然这里或许现在还是我的后花园,但早晚有一天有些人会看到这些文字,我真的希望你们看到也不要告诉我你们看到,就让这些文字安安静静的陪时间躺在这里,或许我会更新,但是大概率不会。



😒 留下您对该文章的评价 😄



 评论




全站共计 313.7k 字,自豪地使用 Volantis 主题

博客内容遵循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协议